1932.10.22 — 2020.3.15
个人悼念[返回主页]
忆宁先生二三事
胡孝沁(国际部退休译员)
    元旦那天,听海军工的边少峰教授谈到宁先生病况,不禁心情沉重。15日下午,在群中看到老校长病逝的消息,顿感悲从中来。
    宁先生是我的长辈。整整半个世纪前,在武测崇阳实习场地,我认识了他。1970年,文革中斗批改让中国测绘界的精英们远离了珞珈山下东湖之滨,聚集到金城山边青山河畔,年近七旬的夏坚白院士和未来的院士陈俊勇、宁津生等才俊在那方寸之地经天纬地、尝胆卧薪。
    一天排队买饭,站在我前面的宁先生侧过身笑眯眯地对我说:我认识你爸爸妈妈。一会话说下来,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叔叔亲切、谦和、儒雅、风趣。
第一个教师节,宁副校长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春华看望正在武测工作的五位德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宁先生即席讲话长达十多分钟。他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节奏感强,科学思维与人文情怀并茂,让我口译起来感到轻松、有趣,主宾满堂欢笑,气氛十分融洽。
    宁先生曾是武测苏联专家的翻译,他的英语也十分了得。在正式仪式性质的活动中,他总能和译员默契配合,而其他时候都尽量自己用英语和外宾直接交流。1990年的一次涉外宴会上,一位外宾问:宁教授,你身为校长,以前和现在做的事有些什么不同。先生巧妙地使用英语动词不同时态作答:我过去是一名教师,现在仍是一名教师。我坐在旁边,内心为校长的英语能力点赞,为先生献身教育的胸怀感动。
    不仅在口译场合,在有关测绘教育论文的笔译中,宁先生对于翻译中的一些问题和要点,不论是谋篇布局中的,还是遣词造句上的,也总是认真倾听和琢磨,并对我说可按英语表达对原文做必要修改,一位科学大家的襟怀溢于言表,令我至今难忘。
     1984年到2000年,武测争取到并执行了一项重大国际合作教育科研项目,即‘城乡测量规划管理教育中心’的建立和运行。这是荷兰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单项教育援助项目,经荷兰议会通过,中荷两国政府批准,中方由后来担任中国入世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先生签字。中心后来更名为城市建设学院,是武大现今城市设计学院三位前身之一。项目中武测获得资助1亿元,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荷兰。作为当年中国赢得国际援助的重要范例,荷方执行机构的院长在项目中期获颁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时任总理李鹏的接见。
    该项目历经提议、可行性研究、申报、评估、楼房基建、采购招标、招生、国际教授的遴选和邀请、出国人员的选派、……、第三方评审、荷兰政府评审等多个环节,开始于周忠谟校长,完成于李德仁校长,主体进行是在宁校长主持之下。1988年开学典礼上的重头戏,分别是宁校长和时任荷兰驻华大使杨乐园(罗兰?范登贝尔赫)的内容详实的讲话。宁校长关心并主持选拔的首批18名学生,毕业后都成为行业精英,分别活跃在内地、香港和北美等地的智慧城市研究或援非项目中。
    1994年,鉴于宁校长的杰出领导工作和学术水平,他被项目荷方执行机构‘国际空天测量与地学学院’授予名誉教授,他在仪式上讲话时说:在东方我们有一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西方你们有一所国际空天测量与地学学院,我们携手共进,定能创造辉煌伟业。先生在各种场合讲话,都充满了对测绘科教事业和国际合作事业始终不渝的满腔热情和愿望,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温厚的长者走了,难忘的点滴萦绕在心头。老校长,宁叔叔,您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