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10.22 — 2020.3.15
个人悼念[返回主页]
永远怀念宁津生院士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
    2020年3月15日,敬爱的宁津生院士因病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他曾经为之倾注心血、给予悉心呵护和全力支持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体师生,此时,我们心情无比沉痛,更加感念宁院士为实验室所付出的一切!
一、主持筹建,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
    1988年,宁津生教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89 年,经国家批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开始筹建,成为测绘学科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实验室前期筹划、申报答辩、整合实施等重要工作,都是在宁津生校长亲自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坚实向前推进的。宁津生校长对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将实验室作为与院系平行的直属科研机构独立运行,请王之卓先生担任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校长张祖勋教授兼任实验室主任。这个运行管理体制,实事求是地满足了实验室自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与各院系形成了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关系,支撑了测绘学科发展。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是宁津生校长为测绘学科发展所做的一个高屋建瓴的重要布局,奠定了实验室30年发展的基础。
    2019年,是实验室成立30周年,为了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实验室决定于6月在武汉召开30周年发展学术研讨会。当时,宁津生院士已经生病住院,我们专程去医院向他作了汇报,请他对实验室工作给予指导。记得当时宁院士精神很好,见到我们也很高兴,他讲起实验室的过去,就像是对自己孩子一样如数家珍。
    他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国家测绘局所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测绘局是一个小部委,当时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给国家测绘局的钱比较少,实验室建设经费十分紧张。但对学校的支持,国家测绘局尽了很大的努力。1985 年,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测绘局的支持下,学校获得第一批世界银行贷款380 万美元,用以购进存储量较大的计算机系统、解析测图系统、正射投影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卫星干涉测量系统。之后又持续得到世行贷款支持。这对学校设备条件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基础。1989 年,我们争取到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的世行贷款130 万美元,正式开启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他的这些介绍,让我们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教育和科技工作发展的现实场景,条件艰苦,却又奋发图强!这些工作,都是宁院士作为校长事无巨细,一一推进和落实的。
二、亲自担纲,推动实验室难点问题解决
    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校长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来支持其建设和发展的。1992 年,为了管理好重点实验室,学校专门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宁校长亲自兼任主任。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实验室与学校有关部、系、处的关系,以发挥学校各学科专业的总体优势,让学校所有学科、所有院系都来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定期审议实验室的工作情况和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的组织管理措施,讨论和解决实验室建设及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随时研究并落实学校对实验室的支持情况。在那个办学条件十分紧张的年代,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仪器设备、中外图书报刊订阅、机房设施环境、客座人员住房等方面,学校都对实验室给予了倾斜和支持。可以说,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其中,无不体现着宁津生校长抓重点、解难点、重落实的管理思想。
    张祖勋院士曾回忆说,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很不容易,实验室刚刚成立的时候有这么一件小事情,那时候李德仁和龚健雅(当时还在航测系工作)提出来想要一间有窗子的办公室,希望实验室帮忙解决。那时候实验室的办公室也非常紧张,要不要给他们解决办公室问题,实验室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当时我是实验室主任,这个事情怎么解决呢?实验室专门召开了一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那时候王之卓院士是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宁津生院士是校长、管理委员会主任,他们在会上说,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靠全校一起建设,靠实验室几个人建设是做不起来的。就这样解决了一间一个窗子办公室的问题。的确,实验室既相对独立,又与相关院系协同发展,这是实验室管理体制的特色和优势。这么多年来,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学科各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大家一起共同发展,把学科建设推向了世界瞩目的新高度。这是宁津生院士希望看到的,也是在他的亲自领导和推动之下我们学科切实做到的。
三、学术引领,支撑实验室内涵发展
    宁津生院士作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界学术领军人物,他领衔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工作对于支撑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初实验室的筹建,即是以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大地测量专业实验室为基础而开展。
    宁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及重大应用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尤其是他重点研究全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和国家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建立了我国当时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WDM89(180阶次)和WDM94(360阶次)地球重力场模型,为测绘科技进步以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长期以来,宁津生院士、刘经南院士、李建成院士等引领和开展的大地测量和卫星定位导航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构成为实验室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评估中获得优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1年以来,基于学科发展和拟申请新增相关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略规划,大地测量和卫星定位导航方向主要力量暂时从实验室分开,但是,宁津生院士和各位院士对实验室的关心和支持从来没有改变,实验室得到宁津生院士和各位院士专家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
四、拳拳之心,呵护实验室走向未来
    宁津生院士在实验室30周年纪念文集《我与实验室》中撰文,对实验室的定位和作用作了清晰的阐述,他说,我们这个重点实验室对于测绘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5 年,国家搞“211 工程”建设,要看学校已有的条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成为我们申报“211 工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记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在1996 年9 月通过了“211 工程”立项预审,在1997 年12 月通过了立项审核,1999 年12 月被国家正式批准为“211工程”建设单位。这也说明,国家级的研究平台对一所大学、一个学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代表的是一个学科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凸显着一个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对于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宁津生院士的这番话,代表着他的心声。一直以来,宁院士都是把重点实验室作为测绘学科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在从校长岗位退下来的20多年时间,他一直作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顾问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年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宁院士从未缺席,在会上都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尤其关心年轻学者的成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热情鼓励,对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尽其所能,甚至对青年教师撰写工作总结、制作PPT中一些要点,他都会给予热情指导和提醒。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宁津生院士为我们开辟的道路,正在由后学继续推向未来。宁津生院士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的奋斗品格、和蔼宽厚的为人风范将永远引领和激励后学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无比珍惜宁津生院士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不辜负他老人家身前的心血付出和殷殷期待!
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宁津生院士!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